地产视界
    政策解读
    地产文化
    市场观察
    游记杂文
    媒体约稿
    经营理念
 
 当前位置:首 页  信息内容
 
  “好房子”建设,需要新的激励机制
 

“好房子”建设,需要新的激励机制

 

“两会”期间,“好房子”成为了网络热门词汇。

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要完善标准规范,推动建设“安全、舒适、绿色、智慧”的“好房子”。

按照这个定义,“好房子”就是高品质的房子,具有“安全、舒适、绿色、智慧”四个特征。

住建部部长倪虹表示,当前,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,人民群众的住房需求,正在从“有没有”转向“好不好”,建设“好房子”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。

未来将重点从三个方面抓好落实:

第一,立标准。

标准水平决定房屋品质。关注“好房子”的几个“度”:高度、温度、湿度、净度、亮度等,就是希望住的房子层高能高一点,通风、采光能好一些,密闭性、隔音性能强一些,室内空气能够洁净、温度适宜。

近期,在组织编制《好房子建设指南》,也在修订《住宅项目规范》,其中有一项,就是把住宅的层高标准提高到不低于3米。

第二,强科技

“好房子”离不开新科技,“好房子”和新科技可以相互成就。一方面,将大力推广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材料、新产品。另一方面,要积极推动全屋智能。

第三,抓项目。

不同面积、不同价位都有不同的好房子。将举办全国好房子设计大赛,引导设计师针对多样的居住需求,精心地、有创意地设计出不同户型、不同面积的“好房子”,让房子的每一平方米都物尽其用、物有所值。将推动城市和企业加快建设“好房子”,大力推广“好房子”。

关于好房子,有四个方面值得关注:

1“好房子”不但体现在硬件上,还体现在服务上倪虹表示,“好房子”不仅要有好标准、好建造,还要有好服务

2“好房子”,不一定是“豪宅”。

保障房也可以建成“好房子”,政府的民生工程要带头。

不仅要把新房子建成“好房子”,也要结合城市更新,采取多种方式,把老房子想办法改造成“好房子”。以广州为例,广州家庭居住在30年以上楼龄住房的户数占比达到10.9%20年以上楼龄住房的户数占比达到39%,拥有电梯的住房仅有30%左右,

如何将大量存量的“老房子”改造为“好房子”,无疑是一个更现实的课题。

3、“好房子”的建设,需要新的激励机制。

中国房地产,已经走过了波澜壮阔的30多年。全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超过了40平方米。

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年代,略显遗憾的是:高品质的“好房子”建得太少了。

2025年,有关部门在组织编制《好房子建设指南》,也在修订《住宅项目规范》,无疑是积极的行动。

然而,从另一方面看,我们这个行业原来的“标准”还不够。

除了土地出让金,除了房地产税收,我们重视的是建设规模和速度,我们甚至还没有“好房子”建设的激励机制。

2025年,中国“好房子”的推动,除了要有新标准,还要有新的激励机制。

4、“好房子”建设的推动,需要业界和公众的广泛参与。

倪部长呼吁:“希望各界都来支持好房子建设,参与好房子建设。特别是房地产企业、建筑企业,应当看到建设好房子是产业转型发展的新赛道,以后的企业要想竞争,就是要拼新科技、高质量、好服务,谁能为群众建设好、提供好服务,谁就有市场。”

从实操层面看,公众参与“好房子”的建设,能让社会对“好房子”达成共识,有力推动行业的进步和住房标准的提高。

 
发 布 者:  admin 添 加 时 间:  2025-3-17 点 击 数: 32
 
  cpmc2001@126.com
 
粤ICP备12090412号